2)第134章 东北往事_重回80:我的文艺人生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!如果有田有地能活下去,谁愿意拖家带口、背井离乡?!”

  这?

  方明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。

  爷俩骑车沉默了一段时间,最后方长河还是开口:

  “宣统元年,也就是1909年,鲁省大旱,秋天颗粒无收,百姓们实在活不去,你大太爷爷是还有二太爷爷,两家老老少少一共十几口人,从老家济南出发,准备闯关东,那还是你爷爷才4岁。”

  方长河缓缓讲起那段历史。

  “当时有个顺口溜“要想活往东北走,那里遍地是黄金,挖也挖不完的黄金,金山银山盛京府,福地满门把福享。”

  “你太爷两家人在路上一路要饭,再给别的人干点零活,走了四五个月才走到辽省的北四票,也就是咱们老家。”

  “路上碰到一个被铁架子夹住的黄皮子就是黄鼠狼,你太爷看黄皮子可怜,就给他打开夹子,放他走,黄皮子被放开他不走,两个小眼睛直勾勾瞅着你太爷,你太爷爷给他一点红薯面的窝窝头,黄皮子就吃了一点,吃完就爬到我老爷爷的挑着的篮子里。

  “你大太爷心里想,路上有个伴,多一个不多,少一个不少,就挑着他吧!.就这样,这条黄鼠狼跟着你太爷他们到了东北。“

  “一开始到了北四票,人生地不熟,没有少受苦。东北那旮沓天不比鲁省,冬天天寒地冻的,住的也是四面透风的房子,没有门,只有一个麻袋片做的帘子。”

  “你二太奶奶,身子骨弱受不了这么了冷的天,到了北四票就病倒,没熬过在东北的第一个冬天就死了,后来你二太爷又结了一次婚,找了个寡妇,老家也是咱们鲁省的,家里人都死绝了,有的在家里面死的,还有在逃荒的路上死的。”

  方长河边骑车边给方明华讲着过去的故事。

  “这些都是你太爷爷讲给你爷爷的,你爷爷又讲给我,我原以为到我这一辈,后面就没人爱听这些陈芝麻烂桃的事,没想到你今个又问我。”

  说到这里,方长河看了儿子一眼,继续说道:

  “既然写,就好好写!别搞那些云里雾里让人整不明白的情节!还意识流哼!”

  “爸,你看过我写的小说?!”方明华听了大为惊讶。

  方长河却不理他,继续向前骑车。

  他们的目的地是灞河,方长河来到自己的经常钓鱼的一个回水湾,很快就摆好架势。

  这年头的渔具都很简单,一根竹竿,绑上1毛钱一米的鱼线,1毛一个的鱼钩,再拿玉米杆做成的浮漂搭配,最后配上一个小小的螺丝母做为铅坠。

  饵料也很简单,蚯蚓,顶多加点白面加白酒和香油,方明华也端着小马扎坐在旁边,扔下鱼钩,他知道老爸钓鱼不喜欢说话,所以也就不再询问什么,专心钓鱼。

  可是老爸今天的话匣子似乎被打开,边钓鱼边主动说起来。

  “小华,我听说最近有个女文艺兵主动去单位找你?”

  方明华知道这件事迟早父母会知道,也不打算隐瞒什么,就把和宋棠棠交往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。

  方长河听了点点头说道:“既然你觉得那姑娘好,那就好好待人家!不准三心二意脚踩两只船!”

  “爸,我是那种人嘛.”方明华不满嘟囔了句。

  “现在的这些作家诗人文章写的不咋地,花花肠子倒很多!拿着狗屁不通的文章骗人家黄花大姑娘,忒损!”

  看到方明华又要争辩,立刻说道:“我没说你!”

  得

  方明华立刻闭嘴。

  “听你说,姑娘的爸爸部队上当官的,妈妈是大学教授?”方长河又问了句。

  “对,我暂时不敢给我妈说,担心她又唠叨说门不当户不对的。”方明华解释道。

  “什么门当户对!当初你你爷爷是个长工,不照样把你奶奶娶到手吗?你奶奶可是大家闺秀,东家的闺女!”方长河说道。

  厉害!生猛啊!

  方明华听家里人说过爷爷的光辉事迹,可惜的是前几年爷爷得病去世了。

  “你奶奶的爹开始气的七窍生烟,但后来还多亏了你爷爷这个长工女婿。”说到这里方长河笑了笑:“后面你爷爷成分好,可是帮你奶奶家大忙。“

  “所以说,人这一生,旦夕祸福,谁能说的清?”方长河悠悠说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