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75章 削藩开始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75章削藩开始

  “臣建议,先削周、湘等王,等诸藩削尽,再削燕王!”

  黄子澄这么说,有自己的理由。

  他认为,周王是燕王的胞弟,一旦燕王起兵,则周王必反。

  而其余的藩王,虽然不似周王那般与燕王有血脉之亲,但是削藩却是威胁到了他们的根本,一旦燕藩起兵,则有可能导致连锁反应,因此先削诸王,等于削去燕王的羽翼。

  而燕王畏惧朝廷大义之名,必不敢起兵,等到诸藩削尽,就算燕王想反,这个时候朝廷百万大军压境,他一个人也是回天乏术。

  但是严济当即表示了反对。

  他认为,燕王势大,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,如果先削其他王,则燕王必有防备,如此一来,无疑给了他准备的时间。应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拿下燕王,使诸王群龙无首,才可以顺利削藩。

  自己的心腹重臣出现了不同的意见,年轻的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。

  于是他问起了其他阁臣的意见。

  方孝孺选择了黄子澄。

  众人的目光看向了最后的吴伯宗。

  吴伯宗瞟了严济一眼,嘴角拉起一丝笑容。

  “臣以为,应当先削诸王,再图燕藩。”

  三比一,朱允炆有了主意。

  先废诸王,再削燕王。

  那么削藩之事,便已经议完了,建文皇帝就要下令诸臣返回。

  这个时候,方孝孺似乎又想起了什么,他提出了迁都。

  方孝孺为人板正,对于传统他有着浓厚的兴趣。他十分推崇古制,希望能够恢复古代的官位,甚至还亲口说过,希望恢复井田制。

  复都长安,对他有着莫大的吸引力,而且这个是有依据的,太宗和兴宗,不都想着迁都吗?

  不过他刚提出这个建议,立马就遭到了严济的阻挠,其他几个阁臣,也相继表示反对。

  无他,藩王之中实力最强的九大塞王,都在边地。

  你现在迁都,岂不是自己跑到对方的老巢里去?

  于是决定依然以南京为都城,待削藩结束,再行迁都事宜。

  不过,朱允炆依然封西安为西京,与南京应天、北京开封、中都凤阳并立。

  ——

  建文元年三月,削藩正式开始。

  朱允炆综合阁臣的意见,先选了个不软不硬的柿子。

  他派齐泰北上,接管山西的兵权。

  新任晋王没有老晋王的威望与手段,他掌控不住山西的十余万大军,此时他的兵权已经逐渐开始旁落,只有隶属于晋王的太原三卫可以调动了。

  趁着这个机会,齐泰抵达山西,他被朱允炆任命为山西都司与山西行都司指挥使,有这一层朝廷的虎皮在,诸将很快便服从齐泰的调派,山西兵权瞬间易主。

  而朱允炆,在得知齐泰已经掌控了山西的大权之后,当即露出了狰狞的面目。

  建文元年五月,齐泰抵达太原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调动自己已经听命于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