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9章 勿使燕然上,惟留汉将功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样。

  所以,这一次,所有归降的草原部落,必须做出改变!

  “臣倒有一些建议。”严铿面不改色地说道:

  “唐时的羁縻府州,您也看到了,效果并不是很好,一旦中原衰落,则又为一大患,可以用,但不能尽仿古人。”

  “羁縻府州范围内的部落,必须向大明缴税,最高长官可以由部落首领担任,但是臣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汉官。”

  “兵权,决不能给他们,必须掌握在汉官手中。”

  “他们要如同汉民一样建立户籍,上交官府。”

  “他们还要定期来朝贺。”

  “您不要像汉唐那样给予他们大量的赏赐,所谓天朝上国的颜面,也就那么回事儿……正相反您要好好地利用这些归化的部队。”严铿又压低了声音,笑得很阴险。

  “你是说,一旦有战事,便命他们抽调士兵协助作战?”朱棣眯着眼睛,半开合的眼皮中同样闪烁着诡谲的光芒。

  “然也!”严铿一拍掌心:“不断抽调部队,消耗他们的精锐,让诸部无力反叛……但也要注意分寸,不可调动太多羁縻部队,否则诸部百姓必生怨言,则草原不稳。”

  “在协同作战时,我们也可以不断地了解、学习他们的战术,甚至化为己用或者创造反制的方式,并且利用战功赏赐的高官厚禄,渗透他们的部队、离间他们的关系。如此,就算最后他们生了异心,又有何惧?”

  “好!”闻言朱棣重重一拍椅子的扶手,站了起来:

  “这倒是一个好法子,如此一来,大明边疆,至少太平数十年!”

  “就按你说的,从这些归附的部落开始实施!”

  他没有说始终的太平,朱棣在这一点上还是比朱元璋要理智的,他知道,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畅通无阻的通行百年。

  生乱,是必然的事情,但是只要能够将这个期限延长,就已经够了。

  其实,严铿有更好的办法。严凌在聊天的时候曾经跟他们提起过根治北方边患的办法。

  只要一天,没有完成对民族的整合与认同,没有真正把他们视作大明的臣民,那么北方的边患,便一天消除不了。所谓恩威并施,不过权宜之计而已。

  然而大明现在已经很强盛了,要是北方的边患再被彻底除去,千秋万代不可能,但是跨过三百年那道坎儿了,却是有很大希望的,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?

  反正这个办法,也能让草原诸部至少安静下来几十年,不至于像原来那样,永乐五征漠北一结束,到了宣德初年,北边就又闹起来了。

  而且在原时空,五征漠北虽然浩浩荡荡,战果也是不小,但是蒙古并没有被伤到根基,这个时候就是提出了这种办法,他们理你才怪,所以明朝才被迫使用封王、分化的办法。

  现在有蓝玉在,横扫草原不是梦。

  于是朱棣向北地下发了诏书,晓谕各个归顺的部落朝廷的决策。

  同时,他还给仍在草原的蓝玉去了书信,阐述了中央的战略理念。

  这一切的基础,还是要建立在大明可以把北方的诸部打疼,告诉他们谁才是这天下的王,才有执行力,不然哪怕是现在归附的十几个小部落,也未必愿意这样做。

  所以,在这封信的结尾,朱棣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:

  “勿使燕然上,惟留汉将功!”

  感谢“茄子番茄马铃薯”的打赏,感谢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