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八五章 秋海棠_怒海覆清1852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场台风牵动着无数人的心。

  这是一场大考,也是一场战斗,这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战斗。

  在这场战斗中,护卫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所有人表明了什么是百姓为先。

  他们在第一时间冲到最危险的地方。这一次百姓们不用自己在灾难中挣扎。

  整个华族都站在他们的身后。

  台风过后,董良带着周腾虎、刘峰良、林本、向英等人到闽省的各个府都走了一遍,指导救灾工作,现场解决问题。

  医部的人几乎全都派出去,组织各地做好防疫工作。

 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。洪水肆虐之后,蚊虫滋生,疾病传播的概率增加。

  加上此时的百姓生活习惯问题,比如很少有人舍得浪费柴火烧热水。因此地方上常有疫情爆发。

  华族医部连西表岛上的疟疾都能够遏制住,做这种灾后防疫简直就是小儿科。

  工部的人也被派出去查看各地的河道破损情况,排查安全隐患,及时修补。

  户部则筹措了五百万华元的专项资金,用于灾后重建及河道维修工程。

  董良是不吝啬于花钱的,这次收复福建,光是在福州的满城就搜出了上千万两的现银。

  国人都有在家里藏银子的习惯。

  不过董良却知道,这些银子藏在地窖中没有任何的意义。

  只有让它们流通起来才能够对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,让经济更加的有活力。

  元首能大方,周腾虎却要精打细算,他还是没有将现银都给用掉,华族的救灾主要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。

  户部拨付给工部的几乎全是花花绿绿的代金券。

  正好商部管理的供销社快速在各地铺开。

  给这些百姓发放代金券,他们就不会存在家中,而是会拿到供销社去换成东西。

 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。

  而董良的手中并不缺少粮食,东番岛今年的粮食丰收,苏家从南洋,沈家从浙江,还有扶桑的商人都为华族运送来了大量的粮食。

  扶桑的普通百姓吃不饱肚子,但是那些大名的手中却掌握着大量的粮食。

  要换取换取华族的商品,他们唯一拿的出手的商品就是大米。

  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粮食,华族就可以采用双货币本位制度。

  一种是发行银元,用于对外贸易。一种是以手中粮食的存量为基准发型代金券。

  在老百姓的眼中,粮食就是通用的货币。

  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,粮食和食盐基本上可以换取所有东西。

  甚至就连娶媳妇儿都能以粮食作为嫁妆。

  向英、林本、周腾虎都成了最忙的人。

  原本周腾虎准备与刘峰良换一下位置,都被暂时搁置了。

  这场台风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闽省。

  东番岛和八重山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尤其是东番岛。

  好在岛上的人对此都已经司空见惯了。

  这一次,他们更加不用担心。东番岛的官府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