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25章 旧丞相致仕,新丞相选定(求订_朕非汉废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25章旧丞相致仕,新丞相选定(求订阅)

  那日在书房之中,他对杨敞的许诺浮现在脑海中。

  可是片刻之后,霍光却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赏赐金银布帛,再劝慰一番即可。”

  “那朕就赏赐千金,帛千匹,就由仲父代替朕去行赏吧,也算朕的一番心意了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“那仲父觉得丞相一职,应该由谁来接替呢?”

  丞相之位,太过于重要,刘贺是无法染指的。

  他手中能够担此大任的人,恐怕就只有一个赵充国了。

  但是赵充国还是放在军中更好,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  先问问霍光的想法,看能不能有所收获。

  “按理来说,是应该由御史大夫蔡义来接任。”霍光虽然口头上这么说着,但是似乎并不是十分情愿。

  大汉帝国的三公九卿,晋升的时候,都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顺序的。

  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大司马、太常、然后再到其他的九卿和列卿。

  尤其是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官职,几乎是一定要逐一替补的,极少出现跳过或者越过的情况。

  哪怕如今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实权都被削弱了许多,但是仍然是朝堂不少官员的终极目标。

  因为霍光钉死在了大司马的位置上,所以如今的丞相之位,就应该由御史大夫蔡义接替;而御史大夫之位又应该由太常任宫接替;太常任宫的位置则再由大司农田延年替补。

  没有特殊情况,这就是成制。

  刘贺想起来了,难怪在这几次朝议上,那个比杨敞年轻不了几岁,平日里也沉默寡言的蔡义,走起路来虎虎生风,而且多次在朝堂上跃跃欲试。

  恐怕早已经认为丞相之位是他的囊中之物了吧。

  刘贺假装不在意地说道:“既然这是朝堂的规制,那就让蔡公接替丞相之位即可,朕没有多余的意见。”

  “可是蔡公的年纪也不小了,身体似乎也不好,如今朝堂上的事情很多,政务繁忙,就怕蔡公也步杨公的后尘啊。”

  如果霍光不说最后的“政务繁忙”这四个字,那么刘贺就相信他的这套说辞了,毕竟刘贺见过蔡义,看得出来他也已经是风烛残年的地步了。

  但是霍光说政务繁忙就显得欲盖弥彰了。

  霍光才是真正的丞相,而杨敞一直以来都是霍光在朝堂上的头号应声虫罢了。

  这也是刘贺讨厌杨敞的原因。

  霍光不愿意让蔡义接替丞相之位,看来倒不是蔡义不听霍光的差遣,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蔡义的孙女也是即将和霍成君一同入宫的婕妤。

  如果御史大夫蔡义再升任到丞相的位置上,那就隐隐有了与霍光分庭抗礼的资本。

  让蔡义在朝堂上与霍光分庭抗礼,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是霍光不允许朝堂上出现这样的人。

  如今说了出来,恐怕是霍光是有别的人选了。

  “那仲父觉得应该由何人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