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91章 账要分清楚_重回八八,为了躺平肝技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其实也算挺时尚的,放十年以后都还算时尚,那时候叫‘非主流’,村里的非主流,连城乡结合部的非主流都算不上。

  他站那里卖东西,一般人都不往那凑——周围都是老实巴交,看着实实在在的村民摆摊的,干啥去他那儿?

  李秀妮顺手拍儿子:“你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不过他这孩子咋想的,给头发弄那样,看着怪怪的……”

  乡里没结婚的年轻人都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,别看李秀妮比燕有文大不到十岁,说他是个孩子也不算错。

  燕长青乐着招呼家人:“走走走,咱们先去吃饭,就对面饭店就行,正好还能看着车。”

  燕大海不去:“你们先去吃,我看着车。”

  “不用看,咱们坐对面看的就挺清楚。”燕长青说着一扭头,看了一眼大车边上的饺子摊。“那要不干脆在这边吃吧!老板,你这羊肉饺子用的羊肉是正宗的不?”

  旁边那个正做臊子面的老板抬手一指:“那边卖羊肉的是我兄弟,羊是我们看着长大的,也是我们自己动手杀的,能不正宗吗?”

  这话听着怎么不得劲儿呢?

  旁边老板娘笑了起来:“我认得你,拉二胡的那孩子。你长得真快,我记得第一次来你才这么高,在那边坐着,小小的一个人在那拉弦子,看着可稀罕人了……在这儿吃吧,我们摆摊几年了,你说俺家的味道不好中,可没人说俺家的羊肉不好。”

  我二叔那么大的人站我身边,就那么没存在感吗?

  说话间也就算定下来,在这小摊上吃好了。

  ……

  现在的饺子是按两卖的,但是开饭店的这个称量单位就很迷。

  比如在桐树县这里,一般是七个饺子算一两。

  是正宗的北方大个饺子,可不是以后的速冻饺子那样小小的。

  七个饺子真要放秤上去称量,肯定不是五十克,因为一般人吃个三两就饱,最多来个半斤,这还是如今人们饭量都大,不然三两都吃不完。

  实际上这七个饺子放秤上,得有一百五十克,也就是三两,甚至还不止。

  而且当地流行的‘扯面’也是按两卖的,也就是烩面。

  一个面片都不止二两了,但是饭店是一个面片按一两算,你要说来二两,老板就给你扯两个面片,你要说来一斤,那老板得先问你几个人。

  基本上饭量小的,比如女生们,只敢说二两,男人们饭量大的四两,特别大的才敢说半斤,不然一样吃不完。

  燕大海他们都没出来吃过饭,所以燕长青怕他们报多了,自己替他们报。

  还顺带给他们科普一下这些‘基本常识’,别以后去别处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‘几两’。

  羊肉膻味有点重,大概就是这老板摆个摊子好几年的原因——不然他也该开个饭店了。

  但是肉确实是货真价实,饺子个头还大,肯定都是说一两,其实三两不止的。

  吃着饺子燕长青也不闲着,他心情好,还给老板娘建议:“味道确实一般,不过东西都是真材实料,让你家老板去学学专业厨师啊,弄的味道更好吃点。”

  老板娘叹气:“去哪里学呀,人家饭店都保密的,才不给人知道配方的,去给人当学徒没几年也不教。就那边卖卤肉的那家,想去看看人家都不让看,俺们想卤的是羊肉又不是抢他生意,给他钱都不行……”

  听到老板娘的抱怨,燕长青才想起来,都忘了如今桐树县这里连个厨师培训班都没有。

  而且现在人们的想法还是比较传统的,手艺都是传家的本领,真不给人轻易看。

  不过西阳市应该有培训吧?

  具体他也不清楚,只能建议:“去西阳市打听打听,看有没有专门教做饭的?”

  “如果有那个才好呢!”老板娘还是挺有想法的。“不过俺们整天忙,也没时间打听,再说他大字不识几个,能去学吗?”

  “你们现在都摆摊了,还不能学?”燕长青笑着说道。

  穷人出身的人,不讲究啥食不言寝不语的,说着闲话,一顿饭就吃完了。

  主要是看老爸老妈紧张,他这边‘闲扯淡’,比直接安慰俩人还能让他们更快淡定下来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