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594章 经济封锁_穿越到明朝当举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水师,从海面上进行牵制,一旦后金后方空虚,就趁虚而入,迫使后金回师内顾,削减广宁城正面之敌,以此明军再相机推进,收复辽沈。最后就是在山海关屯集重兵,并且增设经略一职,来节制三方统一行动,等到时机成熟后,就可以三方并举,实现战略反攻。

  严格来说,这一方案具备很高的可行性,倘若当时朝廷坚持三年以上,以后金的经济根基而言,势必会全面崩盘,但问题是由于朝廷当时盛行速胜论,王化贞选择鲁莽出击,使得大明彻底失去了在辽东的立足点广宁,也让后金真正成了气候。

  再往后的第三个阶段,便是全面贯彻严格的经济封锁,不再追求速胜,从王在晋到孙承宗,再到高第等人,均执行了这一策略,他们严格限制内地的粮食、茶和绸缎等流入关外,意图不使一粒米落到后金手中,这种情况也使得后金被逼到极大的困境之中,虽然不像广宁之战前那么危险,可是也十分穷困潦倒。

  真正让后金摆脱这一困境的,便是皇太极的上位,他先后征服了朝和蒙古,并且积极利用汉人大臣发展经济

  ,暗中同晋商进行交易,再就是屡次发起入塞作战进行劫掠,掳获上百万人口和牲畜,这才度过了危机。

 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,皇太极的英明也无法完全改变清廷根基的脆弱,这一次林敬已经利用一次次战争击败了阿巴泰,且让清廷一无所获,更关键的是,他还彻底铲除了通敌的晋商集团,对于清廷而言,等同于彻底斩断了同汉地的经济往来,而他们从关外、蒙古乃至于朝的收获,已经难以支撑如今清廷的诺大规模了。

  摆在皇太极君臣面前的只剩下了两条路,第一条便是选择议和,要求与汉地进行通商,从而缓解经济压力,这也是皇太极所屡屡追求的道路;第二条则是继续同明军作战,选择组织大军再次入关,可问题阿巴泰的全军覆没,使得清廷元气大伤,他们也很难再去组织第二支大军入塞,至于能不能劫掠到物资,同样也是一个问题。

  「无论如何,我大清想要得到喘息之机,此次议和便是关键。

  崇政殿中,皇太极一改先前面见明国使臣的态度,开始全力要求议和的顺利进行,当然他也制定了自己的要求,首先则是双方必须放开通商互市,这是谈判的根本,这一条不通过则议和也无法通过,因此务必要坚持这一条。

  其次,皇太极也要求清军进入战略收缩阶段,至少不能再随意跨越长城对汉民进行屠戮劫掠,这一条除了是明廷的明确要求外,皇太极也有自己的私心。

  那就是他准备借助这一次大败的机会,针对八旗内进行重新洗牌,毕竟豪格的正蓝旗在这一次大战中损失惨重,两红旗同样也多有损失,反倒是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则损失不大,因此皇帝需要重新调整八旗内的力量分布,不能让多尔衮彻底坐大。

  前面两条属于这一次明清和议的关键,至于其余的小条款则属于争论的范围内,实在无足轻重。

  可问题是,明廷这一次获得了大胜,朝廷内的大臣们认为能议和就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,那为什么还要同意互市呢?一旦互市这么多年的经济封锁不就彻底失败了吗?

  无独有偶,明廷内部有反对意见,而清廷内部同样也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入关去抢夺物资,为什么要去找明人买呢?能不花钱为啥要花钱呢?

  双方在这一点上,迟迟难以达成一致的态度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