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三百九十三章 关乎国运_执宰大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瓜大的红皮之物,看上去沉甸甸的样子。

  “皇上,此物名为山芋,又叫番薯,耐瘠土、耐旱,亩产粮食可过千斤,其茎叶可当饲料。”

  举起手里的那个红皮之物,李云天沉声向宣德帝道:

  “据臣所知,此物宜于生长在高温潮湿之处,我朝南方皆可种植,而北方气候干燥,冬季寒冷,只要完善薯种收藏,使其能度过寒冬,那么即可在北方种植。”

  “亩产过千斤?”听到这里,夏元吉不由得惊讶地了一句,大明湖广地区一亩上等良田也不过亩产优等稻种原粮五百斤而已,而李云天手中的番薯竟可超过千斤,实在是匪夷所思。

  原粮亦称“自然粮”,指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,例如稻谷、麦、玉米、大豆、高粱、谷子、蚕豆、豌豆等,通常具有完整的外壳或保护组织,在防虫、防霉以及耐储性能方面都比成品粮高。

  与原粮相对应的就是“成粮”,亦称“加工粮”,指的是原粮经过加工脱去皮壳或磨成粉状的粮食,例如如大米、米、面粉等,由于原粮品种品质不同,原粮转化为成粮的转换率是七成到八成之间。

  李云天并没有夸大其词,据乾隆十三年江西大庚知县余光璧的记录,其辖地内番薯每亩可收三四千斤。

  山东布政使陆耀在乾隆五十年之前所著的《甘薯录》中也有记载,种植红薯亩可得数千斤,胜种五谷几倍。

  “镇武伯,今年此物收成如何?”杨士奇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,随后沉声问道。

  他这么一开口,立刻使得在场众人齐刷刷地看向了李云天,李云天今年可是让人在湖口县种过番薯,应该有产量。

  “据下官得到的通报,下等田地亩产量是一千斤,中等田地亩产量一千二百斤,上等田地亩产量一千五百斤。”

  李云天早已经有了应对,从容不迫地回答,“由于番薯内含水甚多,故而按三折一的比例折算原粮,可得下田亩产三百三十斤原粮,中田亩产四百斤原粮,上田亩产五百斤原粮。”

  不过,因为番薯的主要成份是淀粉,故而蛋白质含量很低,通常都用于佐食,并不适合作为主食。

  由于番薯可在不同季节种植,尤其是在南方,故而可以用来救灾,徐光启《农政全书》,“闽广人赖以救饥,其利甚大”。

  番薯适合在某些山地或沙地种植,可以帮助穷人糊口,有文献:“每日三餐,富者米饭,贫者食粥及地瓜”。

  将番薯作为主食的地方通常是相对贫穷的地区,如果有更好的选择的话人们是不会将番薯作为主食的,但可用来制作淀粉、酿酒以及用作饲料等,是一种绝佳的辅食,以解决百姓的口粮。

  轰的一声,李云天的话刚落,现场就不由得爆发了一阵的骚动,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禁不住大吃了一惊,也顾不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unhai9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